近日,“大学生暑期带娃”相关话题在社交平台上持续升温,部分热门招聘帖下大学生自荐留言不断增加。
拥有灵活时间、充满活力和具有专业知识的大学生群体,正成为一些家长眼中解决暑期孩子托管问题的潜力股。“德华”(大学生在寒暑假期间回家帮助照顾亲戚家孩子,并将自己比作电视剧《父母爱情》中的角色德华)们成了“香饽饽”。
这一现象背后,是当代社会家庭教育需求的变化。如今,双职工、二胎等家庭存在孩子暑期托管难题。兼具活力与专业知识的大学生群体,成为解决这一问题的新选择。这种新型的劳务关系,可以带来互利共赢。
对大学生而言,暑期带娃不只是简单的勤工俭学,更是一堂生动的社会实践课。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自制“带娃锦囊”,体育教育专业的学生设计“运动+学习”方案……这些实践不仅增加了个人收入,还培养了大学生的沟通能力、责任意识等职场必备素质。许多大学生实现从“能带”到“会带”再到“带好”的能力跃升,展现出这种“在做中学”的锻炼模式比单纯的打工更有价值。
对家长来说,大学生带娃提供了性价比更高的选择。带娃大学生的收费一般不高,且他们知识结构、思维活力等优势可以满足不少家庭对陪伴式教育的期待。大学生带娃既解决了“看护真空”的燃眉之急,又实现了寓教于乐的教育诉求。这种模式突破了保姆单纯照看孩子的局限,使暑期看护升级为综合性的成长陪伴。
不过,这种自发形成的劳务关系仍需规范引导。当前,市场上存在信息不对称、权益保障缺位等问题,值得正视并予以解决。
大学生带娃这一现象的出现,反映了社会对弹性化、专业化家政服务需求的进一步升级。当90后、00后成为育儿主力,他们更青睐理念相近、教育背景良好的年轻带娃者。这种需求变化,为大学生参与社会服务开辟了新路径,也为家政行业转型升级提供了新思路。
暑期带娃这份特殊的工作,既为大学生锻炼自我、提高技能提供了机会,也能助力孩子健康成长。在规范发展的前提下,这种模式有望成为缓解育儿焦虑、盘活人才资源的创新实践。各方不妨以更开放的姿态,共同培育这一新兴市场,让“德华”们真正成为连接校园与社会的有益纽带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