北京市海淀区一家互联网企业财务主管的手机备忘录里,收藏着商业养老保险对比清单、养老社区评分表和养老金替代率测算公式。“有人说我生活中有些佛系,可我只是把人生规划的时间轴拉长了。”她感慨,“现在着手养老,不是杞人忧天,而是清醒自知。”
如今,年龄最大的一批90后跨过35岁的门槛,养老这个命题进一步逼近现实。网络上,越来越多年轻人热烈讨论养老储备方案,“如何优雅地老去”成为新的热门话题。养老规划已不是“可以慢慢来”的选择题,而成为很多人提前作答的必答题。有人调侃90后提前布局养老是一种焦虑,实际上这是对个人生活的超前规划。
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,我国65岁及以上老年人口占比持续攀升,预计到2050年将突破30%,这意味着未来每三四名劳动力就要负担一名老人的养老支出。作为独生子女一代,很多90后不仅要直面“421”家庭结构带来的赡养压力,还要应对职场环境的变化。提前构建多元化养老储备,也是应对职业风险的有效手段。
《中国养老财富储备调查报告(2024)》 显示,60.3%的受访者认为31-45岁是启动养老储备的黄金期。如今不少年轻人已不再满足于“一份养老保险走天下”,企业年金、个人养老金、商业保险等多元化养老方案,成为他们的新选择。多层次、多支柱养老保险体系,在他们身上具化为现实。
成长于互联网时代的很多90后,凭借强大的信息获取能力和金融知识储备,展现出超越年龄的养老理财智慧。面对诸多不确定,他们更倾向于选择稳健的长期投资。兼具税收优惠与复利增值功能的养老金融项目,成为一些人布局养老时的“心头好”。
90后提前规划养老,绝非杞人忧天的焦虑,而是基于现实考量的理性选择。他们用实际行动打破“养儿防老”的传统思维,掌握养老主动权。这份超前的清醒,不仅是对自身负责的体现,也在人口结构变化的时代背景下,为未来筑起一道坚实防线。
诸多年轻人加入养老规划大军,体现出对工作、家庭及生活的深刻理解与主动掌控。面对充满不确定性的环境,他们选择用确定性的规划拥抱未来。这份未雨绸缪的清醒,终将在岁月流转中,化作从容老去的底气。